新闻资讯
热门推荐
- 员工满意度提升新路径:“需求调研+福利优化”,精准解决员工痛点
- 培训效果转化新方法:“工作任务嵌入+成果验收”,让培训落地见效
- 年度培训计划“定制化”新方向:“管理层领导力+基层技能”差异化培养方案
- 年度招聘计划雇主品牌新动作:“员工推荐裂变+短视频宣传”,扩大招聘影响力
- 人才盘点工具新选择:“轻量化SaaS工具”,中小企业也能高效盘点
- 人力资源部年度总结新数据:“人才流失成本+招聘效率”,量化HR工作价值
- 无锡新能源产业人才缺口?珏佳猎头提供光伏、锂电池领域人才解决方案
- 聚焦无锡集成电路产业!珏佳猎头为芯片设计、制造企业寻访核心技术人才
- 无锡招聘经理痛点解决:专业猎头挖猎稀缺人才,缩短招聘周期

咨询热线 400-8325-007
热门标签
预制菜行业未来三年规模将达8000亿
预制菜,又一次“上头条”了。除了被首次列入中央“一号文件”之外,在全国两会期间,预制菜也成为热议的焦点。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“抱团式”热议如何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预制菜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
中国预制菜起步较晚,初期受制于行业消费者认知不高、餐饮专业化分工程度低、冷链运输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发展缓慢,2014年开始受外卖经济、物流体系完善、宅家/懒人经济、疫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,预制菜行业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发展期。
据《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》,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,2017-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.8%,预计到2025年将会突破8300亿元,其中在C端市场的规模占比将接近30%;在餐饮业和居家消费的推动下,预制菜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。
在企业数量上,我国有近7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“速冻、预制菜、预制食品、半成品食品、即食、净菜”的预制菜相关企业,其中近58%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。
不过,目前预制菜行业仍以B端为主,渗透率仅10%-15%之间,未来菜品的标准化、规模化和需求多元化将持续驱动预制菜行业扩容千亿渗透空间;C端居民的消费习惯产生变化,直播带货、生鲜电商、社区团购等新兴零售渠道纷纷涌现,C端红利或随渠道拓展继续放大,C端品牌或加速起势拉动市场增长。
在良之隆·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开幕式上,来自腾讯、京东、红餐网、章鱼小数据等互联网平台、行业头部媒体、数据研究机构将共同发布2023年预制菜在C端市场的相关数据,以及对C端预制菜消费者的最新洞察,帮助预制菜企业提升产品C端市场竞争力。
预制菜全产业链条打造,迫不及待
目前,整个预制菜赛道的参与者主要分为六类,分别是:
(1)传统预制菜企业:如味知香、好得睐等。这类企业精耕预制菜多年,具备一定渠道优势和品牌力。
(2)上游企业:如国联水产、龙大美食、圣农发展、春雪食品、新希望等。这类企业具备产业链优势,具备较为完善的供应链。行业较为分散且新进入者较少,主要为养殖及屠宰类企业参与。
(3)传统加工企业:如双汇发展、得利斯等。这类企业深耕肉制品加工多年,具备较强的质控能力,并且在优势区域具备渠道、品牌优势。
(4)速冻企业:如三全食品、安井食品等,具备较强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,且已经积累一定品牌力。该环节竞争较为分散,区域化属性较强。现有参与者主要面向酒店菜、连锁餐饮为主,同时不断有新进入者。
(5)餐饮企业:如广州酒家等,已经具备线下门店品牌力,产品还原度较好。
(6)零售企业:如盒马生鲜、叮咚买菜等,主要布局C端市场。该环节行业高度分散且区域化属性强,除原有地方性预制菜企业外,新进入者多,包括珍味小梅园等初创企业等。
预制菜产业想要蓬勃发展,开不开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参与者的密切配合。如何补链强链、集链成群,加快预制菜全产业链条的打造,发挥预制菜产业集群效应,也是全国两会热议的焦点。
“当前,预制菜已成为推动农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重要路径,加快发展预制菜产业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迭代升级意义重大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认为,预制菜产业现状来看,近七成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状态,农产品加工业亟待迭代升级、集链成群。一城双展,预制菜风向潮流聚集
基于此,良之隆食材电商节就成了预制菜赛道的参与者不得不去的一个展会。去年小编在展会现场,几乎可以看到预制菜产业链的所有部分,了解行业内各大品牌的最新动态。毕竟,预制菜这个风口浪尖的万亿级市场,自然是非常吸引人。